不吃药能帮助缓解咽痛咳嗽吗?******
有市民询问,在居家期间,从中医角度,是否有非药物的办法能辅助缓解咽痛、咳嗽等不适症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传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傅慧婷给出相关建议。
傅慧婷指出,在新冠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咽部症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从早期的咽干咽痒,到后期的咽痛、喑哑、咽喉异物感、咽喉脓点溃疡等。在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过程中,需以改善咽痛、利咽开音为首务。
她推荐了刮痧法:用刮痧板蘸少许润滑液,在颈前、颈两侧及后颈部从上往下刮拭,待出痧后,用淡盐水漱口,同时室内空气加温挟湿,使吸入呼吸道的气体温和湿润。同时,日常饮食中,冬瓜、丝瓜、苦瓜、绿豆汤、卷心菜、大头菜、鱼腥草根、荸荠、无花果、雪莲果、雪梨等均具有清热解毒利咽的功效,可以增加食用频次。咽痛期间,忌服温热类烧烤类辛辣刺激性食物。
新冠病毒感染后遗留咳嗽问题较为普遍,傅慧婷建议,首先要少食多餐,增加营养摄入,在进食的过程中促使脾胃阳气振奋,人体才能有足够的力量去咳嗽咳痰。其次饮食上增加理气化痰消食之品,可多食当季的食物或水果,如经霜打的青菜、白萝卜、芹菜、橘子、芦柑、金橘、草莓、山楂等,进食此类蔬菜或水果有利于宣降肺气,使咳嗽早日恢复。
她提出,咳嗽的患者还可以用生姜花椒水足浴,每次20分钟左右,振奋人体卫表之阳气,促进肺主气功能的恢复。(记者 郜阳)
小寒:踏雪寻梅,年味渐浓******
小寒是冬季倒数第二个节气,它的到来意味着一年将近尾声。小寒一般于1月5-7日间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释其名曰:“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在古人看来,寒冷是一个不断积聚的过程,冷气积久而寒,却未达极点,是谓“小寒”。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各地气温持续降低,小寒临近“三九”,民谚有“冷在三九”“小寒一过,出门冰上走”“小寒胜大寒”等说法,可见此时的寒冷程度。
小寒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正值田间歇冬,南方地区也多是从事果树修剪、小麦油菜追施冬肥、蔬菜越冬保暖等工作,农事并不忙碌。然而农人早已关心起来年的收成。人们常常根据小寒的气温、雨水变化预测来年的天气、农事。比如“小寒暖,立春雪”“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当年小寒温暖,预示来年立春前后有雪,清明雨水增多;“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若小寒阴雨,寒冷将持续到来年雨水、惊蛰;此外还有“小寒无雨,小暑必旱”“小寒不寒大寒寒”等。
寒冬腊月,人们注重饮食、保养身体,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寒食俗。比如南京人小寒要吃菜饭,取南京特色“矮脚黄”青菜、咸肉片、香肠片、板鸭丁,再剁生姜粒与糯米同煮,味道十分鲜美。广州人喜欢在小寒早上吃糯米饭。糯米饭不光是糯米,得配上炒香的广州腊味(腊肠、腊肉)、花生、碎白葱等,吃来有滋有味。江浙一带有小寒吃花生的习俗,花生可以健体,当地俗谚说“小寒喜庆长生果”“小寒花生食来年”。以传统中医观点来看,在经历春、夏、秋三季的消耗后,人体气血偏衰。“三九”最是寒冷,阴邪之气颇盛,此时合理进补可以抵御寒气侵袭,使得来年身体强健。小寒食补多讲究“温润”,即用一些温热食物补益身体,比如羊肉、鸡肉等肉类,核桃仁、大枣、龙眼肉等蔬果。正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严寒之中,仍有花信如约而至。宋代女词人朱淑真有“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的佳句。梅花带着独有的暗香,为寥落寒冷的天地增添了几分色彩。梅花自小寒时初绽,探梅寻芳者也日渐增多。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素以傲雪凌霜的高洁之姿得世人称颂。
陆游《游前山》有“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之句。“风信”即“信风”,是应着花期时令吹来的风。一番风来,吹开了应季的花,古人从中挑选花期最准确的一种花作为这一节候的代表,称为“花信风”。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云:“二十四番花信风者,自小寒至谷雨,凡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古人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每年从小寒至来年谷雨,共有八个节气二十四候,每候都有一种花儿绽蕾开放,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明人王逵《蠡海集》整理了完整的花信风名目,以梅花为首,待到楝花开尽,花信风止,绿肥红瘦的夏季便来临了。
小寒三候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梅花高洁,山茶富贵,水仙清雅。水仙多为家中水养,一球抽三五枝花茎,开四五朵白花,风姿绰约,雅号“凌波仙子”。文震亨《长物志》说水神冯夷服此花八石,由此得名“水仙”。不论是踏雪寻梅,还是在家中观赏水仙,都为小寒增添不少雅韵。
尽管此时寒近极致,但春的气息也渐渐弥漫开来。进入腊月之后,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贴年画、采购年货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日子便这般红火热闹起来。(杭州师范大学副教授袁瑾)